9月5日,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交强险“成绩单”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交强险覆盖面持续扩大,参保机动车数量达3.72亿辆,同比增长4.2%。当年交强险赔付支出2262.8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业务经营总体稳定,当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52.7亿元,分摊投资收益46.2亿元。
此外,保险业积极行动、主动作为,充分运用重大灾害车辆损失查勘互认、无差别救援等有效机制,全力做好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工作,切实服务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。
同日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保险业协会”)就2024年交强险运营情况作了进一步介绍。
有关负责人表示,2024年保险业积极参与各类自然灾害应对,全力服务防灾救灾减灾。此外,针对“摩羯”台风理赔特点及多地需求,制定发布《“摩羯”台风灾害财产保险理赔指引》,不断完善、丰富保险业大灾应对规范,提升灾害救助效率。
01
“能赔快赔、应赔尽赔、合理预赔”
数据显示,2024年交强险保费收入2710.6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车均保费基本平稳,当年交强险车均保费762.5元,同比上升0.3%;承保亏损152.7亿元。
面对灾害,保险业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积极配合各地政府高效开展防灾救灾减灾工作。
在应对2024年南方暴雨灾害过程中,向多地区强降雨受灾现场累计投入人力超8.7万人次,派出查勘救援车辆超5.8万辆次。2024年秋季为海南等地“摩羯”超强台风赔付42亿元。
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表示,保险业在应对大灾过程中,一是与各地政府紧密联动,创新工作机制,做到“能赔快赔、应赔尽赔、合理预赔”。以广东地区为例,创新车险大灾救助互认机制,包括防御互认、查勘互认、施救互认和定损互认四项机制,实现保险业统一启动、统一防御、统一查勘、统一施救、统一定损的“五个统一”。
二是深度应用科技手段,推进风险减量。比如,在部分地区形成灾害事故车险风险热力地图,为消费者提前做好风险提示。部分公司引入无人机查勘,在理赔员电子手持设备上增加“大灾案件标识”功能,快速调用大灾理赔资源。
三是畅通理赔绿色通道,强化保险服务。保险业在受灾区集中设立临时理赔服务站,提供报案、查勘、定损、理赔咨询等一站式服务。
2024年,交强险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(以下简称“救助基金”)11亿元。保险业提取救助基金已累计超300亿元。
“近年来,保险业依托自身风险管理和服务专业优势,积极参与救助基金的提取和使用。”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介绍道,“从实践情况来看,保险公司通过受托管理救助基金已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,如人保财险在湖南推行‘警保联动’,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,简化流程,快速垫付;紫金财险在江苏开发路救小程序,实现‘一键申请’,试点合并垫付,提升救治时效;平安财险在辽宁优化制度与系统,减免材料,打通线上绿色通道,提升申请便利性。”
02
赔付支出、立案件数双双增长
2024年交强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,赔付金额进一步增加。
数据显示,当年交强险保障金额达74.3万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当年赔付支出2262.8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关于赔付成本上涨较多的问题,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分析,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:
1
机动车使用强度增加
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《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76848亿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3.9%。全年完成公路人员流动量592.90亿人次,比上年增长4.8%。
公路运输持续发展,用车频率增加,2024年交强险为3.72亿辆机动车提供保险保障,立案件数4787.7万件,同比增长6.6%。
2
交通事故维修成本
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年上涨
一方面,事故车维修零配件价格和工时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。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汽车零整比指数来看,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从2016年第一期发布的329.35%上涨到2024年的367.39%。
另一方面,保险业积极落实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有关文件要求,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年增长,对交强险赔付成本上升造成影响。
3
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提升
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,占汽车总量的8.9%,占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。
根据精算师协会、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新能源车险2024年有关赔付信息,2024年我国保险业承保新能源汽车亏损57亿元,呈现连续亏损。
03
科技赋能车险提升消费者体验
2024年,保险业持续创新提升科技应用水平,大幅改善消费者服务体验。
据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介绍,在消费者购买保险方面,部分公司聚焦AI创新,打造线上化投保平台,推出“一键续保”“智能管家”等智能化功能,投保流程最快2分钟完成。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“AI助手”,赋能全链路智能化,基本实现AI自动核保。
在消费者办理理赔方面,部分公司通过AI智能技术打造理赔数字员工,采取“人机”作业模式,实现简单案件AI自动处理、复杂案件AI辅助处理的智能化理赔模式。
部分公司借助AI影像扫描诊断、药品信息追踪等科技手段,对人伤案件远程视频探视,高频次预付赔款,解决伤者后顾之忧。
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,部分公司开展汛情预警,精准定位区域,利用物联网联设备,对地下车库、低洼小区等易发水淹的区域进行水位监控,配合交管部门提醒车主预防水淹风险和其他衍生灾害。
金融监管总局表示,下一步将指导保险业进一步提高交强险保障能力,提升交强险服务质效,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。
*
点击查看↓↓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朱艳霞房文彬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编辑王梦萦
金河配资-股票配资最新平台2024-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-网络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